2025-02-08 20:27:41 来源: 玫瑰网 点击:14

迎新春文化活动

(文:杨慧玲 摄影:王明生)

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村民围聚小广场载歌载舞迎新年。
(文:龚丹红 摄影:张福华)

1月14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举行迎新年街头巡演。徐沟镇背棍方阵的表演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徐沟背棍不仅历史悠久,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早走出山西,走向世界的晋韵民俗。
(摄影:张太义)

山东省商河鼓子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典型代表。图为1月19日龙桑寺镇任家村鼓子秧歌迎新年、庆丰收演出。
(摄影:刘志海)

春节临近,1月18日,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气象局职工积极参与全县“陕北过大年,志丹迎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表演的排练,欢天喜地迎接新年。
(摄影:杨世凯)

在山西省高平市良户古村景区,传统民俗文化舞狮为游客们带来了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体验。
(摄影:王超云)
1月1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雪如意”下的打铁花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看。
(摄影:王旭海)
年货采购忙
(摄影:周贤钢)

1月21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市民正在古路街年集上选购年货,为新年增添浓浓的仪式感。
(摄影:张倩)

1月20日,云南省永仁县年货大集各种年货美食琳琅满目,年味儿十足。
(文:高苏文 摄影:张桂伟)

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乡间年集市场,人们忙着赶年集、备年货,红红火火迎新春。
(摄影:刘明祥)

在河北省蔚县的年货市场,颜色绚丽主题丰富的传统剪纸吸引了许多人驻足选购。
(供图:河北省蔚县气象局)
“剪”出新气象

1月17日,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正在为蛇年设计新的剪纸图案,带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用灵巧的双手,“剪”出对新年的新期待。
(摄影:刘晓洁)

春节前夕剪纸贴窗花是山东省汶上县的传统习俗。一幅幅精美的窗花和剪纸,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展示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文:宋佳 摄影:续敏慧)

翰墨飘香送福来

1月17日,陕西省黄陵县气象局干部职工邀请家人一起迎新春写春联。
(摄影:韩娇娇)

1月15日,甘肃省陇西县气象局退休职工为单位送来自己撰写的春联。
(摄影:颉春艳)

1月18日,在山东省烟台南站候车大厅,书法家们免费为旅客书写福字和春联。
(摄影:唐克)


胶东花饽饽习俗于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行于胶东地区文登一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登花饽饽。逢年过节,蒸上一笼好看又美味的花饽饽是文登人独有的过节仪式感。
(文:孙兆展 摄影:刘彬)

浙江省仙居县的年味儿,从做年糕开始弥漫。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的美食。1月18日,村民在忙着制作年糕。
(文:龚丹红 摄影:朱强华)

1月18日,在浙江省绍兴市安昌古镇,家家户户挂满香肠、酱鸭、酱鱼等,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摄影:陈宁)

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菜品之一——粉蒸肉,深受广大居民喜爱。
(摄影:杨郭程)

1月21日,山西省孝义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向孝义面塑传承人学习制作花馍。孝义面塑作为山西省孝义市独树一帜的传统民俗工艺品,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备受珍视。
(文:韩丹 摄影:雷婷)
你那里有什么独特的“年味儿”
欢迎评论区分享
预祝大家
生活如蛇般灵动
事业如蛇般腾飞
蛇年大吉
策划/编辑:张琳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