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中国货币政策演变(1949-2019:我国70年的利率政策演变)

日期:2023-05-17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利率政策具体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依据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目标制定的关于利率方面的各种制度、法令和条例的总称。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达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利率政策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在利率水平上是实行高利率政策还是低利率政策;在利率管理体制上实行利率管制还是自由利率政策。在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过不同的利率政策。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可将我国的利率政策划分两大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的利率政策(1949-1977)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低利率政策,来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低利率政策有政府补贴的再分配功能,用来扶植工商业、促进企业生产。根据不同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利率政策又可分为:

    1949-1952年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利率政策。建国初期,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支持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和抵抗通货膨胀。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国家允许政府和私人(私人钱庄等)两套利率体系同时存在。这段时期的利率经历多次调整、大幅下降,政府在公私合营后也最终完成了利率统一。

    1953-1957年间"一五"时期的利率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统一的利率政策、利率制度和利率。我国的利率管理工作也做了统一规定。此阶段,我国利率调整次数减少,利率水平仍继续大幅降低。

    1958-1965年间"二五"时期的利率政策。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等运动,我国经济正常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干扰。这段时期,存贷款利率水平反复调整,利率调整为政治目的所左右。贷款利率的种类和档次有所简化。

    1966-1976年间"文革"时期的利率政策。文革十年期间,利率长期维持到较低的水平上。利率丧失了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利率管理为政治目的服务。

    转轨时期的利率政策(1978-现在)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计划经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我国利率政策也经历过多次调整。

    1978-1989年间利率上升时期的利率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利率管理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凸显。由于经济形势的好转,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于是,国家多次提高存贷款水平,回笼资金,缓解通货膨胀。我国在此时期初步建立起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为间接宏观调控做好了准备。

    1990-1995年间利率反复调整阶段的利率政策。由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等情况复杂多变,且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这段时期,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多次调整利率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利用利率来间接调控国民经济,但在操作水平上表现出一定不足。

    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正式确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外汇和财税改革,为利率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总体上,这段时期可以堪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准备阶段。

    1996-2003年间利率下降的利率政策。在此期间,整体利率水平不断下调。中国人民银行更为主动的利用利率政策对经济进行微调,效果更加明显,利率政策逐渐称为我国央行的主要间接宏观调控工具。在利率管理上,我国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利率政策的权力和归属,并开始启用基准利率体系,逐步简化了利率结构。

    2004-现在年鉴利率市场化的关键阶段。从2004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比如,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放松利率管制。

    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求"稳妥推进利率"双轨合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经历数年利率改革的蛰伏期后,利率并轨改革又提上日程。

    我国利率"双轨制"包括: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利率并轨有利于通过市场利率引导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促进市场通过资金价格-利率-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中国人民银行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箱价格型工具转型。

    根据以往改革经验,在利率并轨方式上,将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让市场利率充分发挥资金配置作用。为了让利率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利率锚"的选择和市场利率之间的传导性就会变得非常重要。如果利率并轨成功,将标志着我国利率政策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本文参见微信公众号:RMB财经

    1949-2019:我国70年的利率政策演变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